卫国大夫石碏到了晚年,却毅然决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。他这样做配资专业炒股配资网站,是为了大义灭亲,剿除对卫国的重大祸害。这一事件也无意中促成了后来卫宣公筑台纳媳的历史情节。究竟石碏有多么严苛?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了大义灭亲的道路呢?
卫国国君卫庄公的妻子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庄姜,她被赞美为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,……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,这些形容词描绘了她柔美娇艳的容貌。她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,更是中国古代十大美人之一。然而,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终其一生未曾得到丈夫的宠爱,也无子嗣。她性情宽厚,不嫉妒,甚至将卫庄公与其他女子所生的子嗣当作己出,还曾为丈夫引荐他人。
庄姜视若己出的儿子名叫公子完,而她引荐的那位女子所生的儿子则是州吁。小儿子州吁深得卫庄公的宠爱,溺爱到了极点。对此,大夫石蜡曾劝谏道:“若主君真心宠爱此子,便应立他为世子;若非如此,便应有所节制,不可让庶子超过嫡子。父母爱子须深谋远虑,过于宠溺则易使其骄傲,骄傲则可能导致叛乱。”
展开剩余83%然而,卫庄公并未采纳石蜡的建议。与父亲石碏态度严厉不同,他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甚笃,两人常一同出猎。石碏得知此事大怒,严厉惩罚石厚,打了五十鞭,并将他囚禁在房中,不许出入。石厚因此生出叛逆心理,最终逃出家门,投奔州吁府邸,从此再未回家。两人关系密切,经常探讨军政大计和兵法,每顿饭都同桌共食。
后来卫庄公去世,公子完继位为卫桓公。卫桓公性格懦弱,缺乏雄心,石厚察觉他难以辅佐,遂告老还乡。州吁则开始与石厚密谋夺权之事。当卫桓公准备前往周朝吊唁时,石厚认为正是夺权良机,建议在西门设宴,暗藏五百刀斧手,借敬酒之机突袭刺杀。宴会当日,州吁已摆好酒席,躬身敬酒,桓公浑然不觉自己已被埋伏包围,感激地说:“贤弟费心了,我此去一月便回,有劳贤弟代我掌政。”
将摄政权交给最具竞争力的兄弟,本是极大的信任与重用,但州吁心怀叵测。他斟满酒杯,假装不慎打翻,趁机藏匿短剑,一剑刺向桓公。桓公倒地身亡,州吁为了平息众怒和稳固王位,谎称桓公暴毙而死,继而登基为卫国君主。
然而国内舆论一时难平,民间议论纷纷,质疑州吁篡位的不正当性。无奈之下,州吁只能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移民众注意力。进攻哪个国家成了难题,他便咨询好友石厚。石厚建议:“若要攻打外敌,郑国是最佳目标。”州吁却犹豫道:“郑国本是春秋小霸,与齐国结有石门之盟,若我攻郑,齐国必会出兵讨伐。”
石厚笑着回应:“主公只看一面,却未见全局。若讨伐郑国,可联合五国联军。”州吁好奇问:“哪五国联军?”石厚答道:“异姓国中宋国最大,同姓国中鲁国最强,再联陈国和蔡国,便成五国联军。”州吁摇头叹息:“宋国为大国,岂会无故出兵相助?”
此时宋国内乱,国君宋穆公仁厚,但因庶出身份,登基靠兄长相助。临终时立遗旨,将王位传给侄儿,非传子。儿子怒火中烧,逃往郑国;侄儿即位后忧虑被篡位,欲出兵攻郑,意图与卫国目标不谋而合。
五国联军兵临郑国,连战连捷。石厚劝州吁:“见好就收,回国为上。”州吁质问:“我军气盛,为何退兵?”石厚说:“郑国虽败,国君为周王朝上卿,立威当此时。国事未稳,内忧方重,宜回国内整顿。”
归国后,州吁发现民心尚未统一,苦恼之际再向石厚请教。石厚说:“我父石蜡昔为上大夫,备受信赖。主公若请他入朝共治,国人必定安心。”州吁特带白壁和500白粟上门请见,石碏却闭门谢绝,称自己病重,不接礼物。
石厚得知后建议亲自回家劝说父亲。父子相见,石碏厉声问:“国君召我有何要事?”石厚答:“国初定,人心未稳,特请父亲助安定国心。”石碏沉吟道:“此事我难大为助力,若想名正言顺,还需得周王朝册封。陈国受周王重视,有其美言,方可获准。”石碏建议石厚与州吁亲自赴陈国请援。
转身之际,石碏亲笔写下一封血书,信中痛陈:“天降大难,卫国遭篡位之祸。州吁所为乃我儿石厚助纣为虐。”末尾写道,应先斩杀石厚,再除州吁,以昭告天下,昭示清白,匡扶正统。守卫国家不仅是卫国职责,更是陈国乃至天下之责,乱臣贼子,人人可诛。
州吁与石厚携大量金银赴陈国赴宴,却见太庙门口新悬匾额“为人不忠者,不孝者禁止入内”。二人虽疑惑仍入,刚进门,陈国国君怒摔酒杯,大喝:“奉周王令,擒获贼子二人!”石厚试图拔剑反抗,但被迅速制服。陈国国君欲依法处决,臣子建议:“州吁罪大恶极应斩,石厚虽为从犯,乃石碏之子,不如待其亲自来问罪,以免伤父子情谊,也防他死后反悔迁罪。”
州吁被捕后,石碏召集朝臣议事。众臣曰:“此关社稷大计,国老当主事。”石碏断然道:“州吁石厚皆罪无可赦,应当诛杀,以谢先灵,告慰宗庙。谁敢承担此责?”一大臣谨慎言:“乱臣贼子当诛,州吁既处死,石厚可赦一死。”石碏怒斥:“州吁罪行皆因我儿作乱,不杀不足平民愤,不杀不足慰先灵。诸位欲减刑,有何图谋?国事为重,亲情居后。我必亲手斩此逆贼,告慰先祖。”
世人多溺爱偏私,难得如石碏般晚年清醒正直。于是,石碏命右宰丑前往陈国行刑,诛杀石厚。临刑前,石厚高喊:“死是我之本分,唯愿再见父亲最后一面,诉尽心中话。”右宰丑冷言:“奉你父命诛你逆贼,你父曾言乱臣贼子人人得诛,无关情由。若你真念父亲,我将提你首见他。”话音刚落,剑锋挥下,石厚头颅落地。
卫国随后重新拥立卫宣公为君。卫宣公后来的故事与筑台纳媳的丑闻紧密相关:他强娶父亲的小妾为妻,小妾所生儿子成年后,他又为儿子娶齐国美人,却未将媳妇送入儿府,反倒进了自己府中,此事成卫国一桩丑闻。
尽管如此,单论石碏大义灭亲一事,左丘明曾赞其“为大义而灭亲,真纯臣也!”虎与熊掌难兼得,私情与大义亦不可兼得。在关键时刻必须舍弃儿女私情,断绝父子情谊,为国家大业着想。正因有这些纯粹的忠臣,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得以传承。古代忠臣的死忠与大义灭亲,或许现代人难以完全理解,但不可用今日的价值观评判他们。
正如诗中所言:“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,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不可否认,这些古代纯臣正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脊梁,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参考资料:
《左传》
《东周列国志》
《史记》配资专业炒股配资网站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联华配资_配资114查询公司_配资114提供专业可靠的查询平台观点